04 Juni 2006

俄羅斯哲學家康德? / Russischer Philosoph Kant?

猶記得多年前曾跟人提到,聽說俄國人宣稱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俄羅斯哲學家,因為康德的家鄉科尼斯堡(Königsberg)在俄羅斯境內。當時在座一位年長數歲、已嶄露頭角的多才雅士對此報以訕笑的表情。無奈我那時手邊沒什麼有力的證據,僅有一本勉強堪用的、文橋出版社的《簡明德漢辭典》,而且還是在兩德統一前發行的版本。在其附錄〈德語地理名稱〉的列表裏,指出有兩個地方叫做 Königsberg:一個位在「東德波茨坦區」,另一個則是當時蘇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哪一個才是康德的科尼斯堡。所以後來每當憶起那次證據不足之憾,就不禁悌勵自己得再多唸書、多查證資料才行,以免書到用時方恨少。

今日重提此事,自是為了彌補此項缺憾。按照杜賓根(Tübingen)大學哲學教授Otfried Höffe的講法,康德的出生地科尼斯堡市其實是在1724年才由三個城市(老城、Löbenicht及Kneiphof)統一而成的,故可以說是年出生的康德其實是跟科尼斯堡市同壽的。這個城市位在當時歐洲德語人口分布區之東北角,為後來德意志帝國所謂的東普魯士省(Ostpreußen)之首府,乃是個濱臨波羅地海、商業繁榮的國際貿易港都。(參見:Otfried Höffe,Immanuel Kant,第4版,第21頁。)根據一些網路資料(如德語維基百科東普魯士省介紹等)所示,東普魯士在二次大戰後依照波茨坦協定被蘇聯與波蘭所瓜分,其北部地區(含科尼斯堡)被劃給蘇聯,南部則歸波蘭擁有。1946年7月4日,蘇聯將科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以紀念其總統Michail Iwanowitsch Kalinin,並將該區的德國住民強行驅離,代之以大批的俄羅斯居民。1991年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仍舊隸屬於俄羅斯,只不過是被夾在波蘭與立陶宛兩國之間,未與俄羅斯其他領土連接在一起罷了。


Aufzeichnung des Untergangs des Ostpreußen

因此,儘管就文化認同而言,康德確實是德語界的哲學家。但是就「屬地原則」來看,說「康德是俄羅斯哲學家」也沒有錯。畢竟康德一生都待在這個現今名為加里寧格勒的城市裏,而且死後也埋葬於斯。再者,還有個蘇聯哲學教授Arsenij Gulyga曾指出:康德曾祖父Richard Kant之血統其實是源自於立陶宛的波羅地海人種,而非如康德自己所以為的來自蘇格蘭;反倒是他的媽媽Anna Regina才是正宗德意志人種。(參見:Arsenij Gulyga,Immanuel Kant,Sigrun Bielfeldt德譯,第20-21頁。)就此,俄國人甚至可以宣稱,既然康德在血緣上也不是純種德意志人,故更不應當被德國獨占為其文化資產。既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於是康德就這麼變成為後世文化政治學裏一個無謂爭論的對象,或甚至成為了國際外交政治中的一個玩物。就像20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200週年時,刻正訪俄的德國外長Joschka Fischer特地跑到康德墳前做了場獻花秀,宛如是為「歐盟向東擴至立陶宛」下個象徵性的註腳。


Deutscher Außenminister ehrt Kant

附帶一提的是,近年來屢有人提倡應將Königsberg之翻譯正名為「王山」或「科尼斯山」,取代舊譯「科尼斯堡」,理由是該地名為「König(王)」跟「Berg(山)」、而非跟「Burg(堡)」所結合而成的詞彙。基本上,個人對這等地方專名的翻譯比較不挑剔,只求「翻案之一體適用」原則;也就是說,欲更改Königsberg中譯名的人,也請一併修改Heidelberg的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