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März 2007

到表親之路 / Der Weg zur Vetternschaft

西方人區分親屬的概念沒有華人世界複雜,當人們兩代之前的直系血親為同一人時,不論是輩分高低,彼此均可以「Cousin(表親)」一詞來概括稱呼之。不過,若有需要去辨明兩人間之血緣親疏關係的話,也還是會按照其親等關係來做細分的。譬如:當兩人的系譜中有共同的祖父(不論父方或母方)時,英語的說法是一等表親(first Cousin)、同曾祖父者則為二等表親,以此類推;若兩人還有輩分差(removed)的話,則差一輩就補個「once removed」,差兩輩則是「twice removed」。所以就算要攀親引戚,也是不能隨便亂叫的。

雖說名人的表親不必然就有名,但若湊巧有此情況發生的話,肯定是能增加一點看頭的。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剛好有個也是同樣鼎鼎大名的表親,即奧地利國民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899-1992)。海耶克出身奧地利貴族家庭,1921年及23年在維也納大學分別取得法學與政治科學的博士學位,接著獲得洛克菲勒(Rockefeller)獎學金到美國紐約大學作一年研究,之後又回到維也納大學繼續深造。彼時正逢邏輯實證論的興盛期,他因此接觸了石里克(Moritz Schlick, 1882-1936)及波柏(Karl Popper, 1902-1994),從而對其思想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海耶克為了取得大學授課資格(Habilitation),於1929年以〈有「儲蓄是無意義的」這回事嗎?(Gibt es einen Widersinn des Sparens?)〉為題發表演講,該文亦刊登於《國民經濟學期刊》(Zeitschrift für Nationalökonomie),倍受學界矚目,遂於1931年受邀至倫敦大學政經學院講學,隨後即任職於該校。1938年,奧地利被併入納粹德國,海耶克決定不回奧地利,乃申請成為英國公民。他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除了與主張國家干預的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打對台而負有盛名外,還做了件讓其舉世聞名的事,就是在1944年出版《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一書,大力抨擊集體計畫式的政治體制,以捍衛自由民主與自由市場經濟。1949年海耶克離開倫敦政經學院到美國發展,1950年起在芝加哥大學執教,1962年再轉任德國弗萊堡大學。6年後,他自弗萊堡大學退休,並回到奧地利於薩爾斯堡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又越六年,乘著奧地利經濟學派翻身之際,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1992年於弗萊堡去世。(上述資訊擷取自:1234

綜觀海耶克的學術經歷,其實跟維根斯坦並沒有太大的交集。他們甚至連日常生活也都沒有多少的來往;更正確來說,在這兩人因「流亡」英國而於倫敦開始有實際互動之前,彼此根本就沒什麼接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說穿了,不過是因為其血緣關係有點遠罷了!據悉,維根斯坦的外祖母與海耶克的外曾祖母是姊妹,所以他們兩人其實是年齡相差有10歲的「表舅甥」,而非如諸多中文網頁上所說的為「表兄弟」。換言之,他們是差一個輩分的二等表親。這種母方的親屬關係在一個父系社會裡,通常並不會很親。所以雖然海耶克的媽媽與維根斯坦的大姐Hermine還有機會因母方的女性聚會而熟識,但這兩個男人碰面的機會則是微乎其微。難怪在一次大戰期間,尚在從軍中的兩人曾於1918年在火車月台上偶遇,當時雖覺得似曾相識,懷疑彼此有可能是親戚,卻未想到其可能是怎麼樣的親屬關係。

維根斯坦於1951年去世。由於維根斯坦平日深居簡出,社交活動少,出版又更少,在外人看來相當地神秘,所以當時沒什麼人有能力去替維根斯坦寫個完整的傳記。有鑑於此,身在芝加哥的海耶克心想,雖然他跟維根斯坦不甚熟稔,但身為其親戚,而且對維也納與倫敦的環境也都頗為了解,應當能夠勝任此事才對,遂開始蒐集起相關的資料。不過,他後來聽說維根斯坦的女弟子安絲康柏(G. E. M. Anscombe, 1919-2001)可能已在著手撰寫,遂考慮是否要打退堂鼓。儘管如此,他還是繼續蒐集資料,打算為文介紹一些曾經跟維根斯坦有密切接觸的人物。(參見:海耶克於1953年2月7日寫給R. F. Harror的)我們可以從「海耶克學會」(Friedrich A. von Hayek-Gesellschaft e. V.)網站上提供的海耶克著作表看到,他後來還是有寫出兩篇介紹維根斯坦的文章:一篇是1974年2月8日刊於《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的〈維根斯坦〉(Wittgenstein);另一篇則是寫於1977年的〈回憶我的表親路德維希•維根斯坦(1889-1951)〉(Remembering My Cousin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後收錄於其全集第四卷裡。

話說回來,親屬關係可謂是人類一種自然天生的人際關係,若硬是要以表親來牽關係的話,甚至可以一表三千里。但是,如果沒有共同的生活背景脈絡,則不論血緣再怎麼有關聯,其終究也無法改變「雙方形同陌路」這個事實。所以就算海耶克想要走上維根斯坦的表親之路,也是要多下點功夫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