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Mai 2007

世界精神在耶拿 / Weltgeist in Jena

每個哲學家都是他所屬時代的見證人,只不過其見證時代的方式不盡相同罷了。譬如有的人是實際親身參與其中,而成為了歷史事件的一部分;有的人則是把所見所聞寫進著作裡,將之化為歷史紀錄;還有的人雖隻字不提國家社會大事,但是筆鋒處處透顯出其時代精神來。

說到歷史時代之見證人,德國哲學家中最常被人拿來津津樂道的就是耶拿(Jena)時期的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他在1801到1807年間待在耶拿城,正值其哲學學術生涯剛起步之際。在那之前,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才剛剛因為遭人指控無神論而被迫辭去耶拿大學的教職,遷往柏林去;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 1775-1854)隨後於1803年因為拐走同事奧古斯特•施雷格爾(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的夫人,而匆匆轉校到符茲堡(Würzburg)大學去任教。儘管如此,由於有這三位德國觀念論大將先後在此駐留,使得耶拿成為了當時德國哲學新發展的發源地。再加上那段時期施雷格爾兄弟及諾瓦利斯(Novalis)這三位德國浪漫主義核心人物亦齊聚耶拿,更令該地成為彼時德意志民族中僅次於威瑪(Weimar)的文化重鎮。

當然,相較於威瑪那漸走下坡的古典主義,耶拿則可謂是新一波時代精神的象徵。不過,耶拿不光是在哲學與文學上為人文薈萃之地,而且在政治的象徵意義上也可說是個將星匯聚之所,因為甫於1804年底稱帝的拿破崙也曾親自駕臨此處。我這裡要說的就是拿破崙戰爭(Napoleonische Kriege, 1804-1812)中著名的耶拿戰役;其發生於1806年10月14日,而黑格爾正巧也是這場戰役的見證人。

Schlacht bei Jena am 14. Okt. 1806

根據德語維基的說法,法軍是在10月13日攻下耶拿,並佔據了城外的制高點。為了準備繼續追擊撤退到城外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拿破崙計畫隔天派遣約兩倍於敵軍的兵力去攔截其退路。13日當天,黑格爾親眼看到這位席捲歐洲的拿破崙騎馬巡視著耶拿城,遂在給友人的信中寫下了有名的讚語,稱其為「騎在馬上的世界魂」。(參見:Gerhard Gamm, Der Deutsche Idealismus,第78頁。)更確切的描述是這樣的:「我看見皇帝――這個世界之魂(Weltseele)――為了偵查地形而騎馬穿越城市而出;事實上,看著這麼一個個體在此專注於一事地騎在馬上、侵略並統治著世界,這真是個奇妙的感受。」(引文摘自於)翌日早上六點,法軍展開破曉攻擊,普魯士-薩克森聯軍潰敗。拿破崙於是繼續揮軍北上,一路勢如破竹殺向普魯士王國的首都柏林去,國王Friedrich Wilhelm三世見狀趕緊東逃到外省東普魯士去避難。於是,「騎在馬上的世界魂」遂於10月27日意氣風發地率軍凱旋開進柏林,享受甜美的戰果。

Der auf dem Pferde sitzende Weltgeist in Berlin

倘若此時的拿破崙可被視為一種時代精神的展現的話,那麼黑格爾亦可如是觀之。因為就在拿破崙攻破耶拿城的那天,黑格爾亦於戰火中完成了其劃時代鉅著《精神現象學(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的手稿,而後者對於未來德國哲學的重要性直可與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相匹敵,是以《精神現象學》自1807年出版迄今雖已屆200週年,相關的討論依舊歷久彌新。因此,不論你是否看得懂這本書,你或許也不得不承認:當哲學新星黑格爾在耶拿城見到戰績彪炳的拿破崙時,毋寧象徵著德法兩國新時代精神的兩位代表在此發生了碰撞,而《精神現象學》就是其在歷史洪流中所遺留下的印跡。

2 Comments:

At 9/6/07 08:31, Anonymous Anonym said...

閱讀這篇文章感覺到浪漫主義的傳統在黑格爾身上撼動著,值《精神現象學》問世200周年,不知道Sprache願不願意再多分享一下?大家來紀念一下這麼重要的又具爭議的黑格爾。

就此拋磚引玉一下,略談一下黑格爾影響範圍奪大,就謹以法國引進黑格爾思想的過程中,兩位重要的人物,Jean Wahl、Alexendre Kojeve來說,各自發揮了《精神現象學》自我意識一章中的「不幸意識」、「主奴辯證」兩個概念,這也影響法國哲學界對黑格爾的詮釋。Jean Wahl結合了Kierkegarrd,從宗教意識的絕對撕裂,進而以主體中二元悖論來解釋存在的意義;Kojeve接受馬克思影響後,著重慾望與意識合一,以人類學取向來詮釋黑格爾,將黑格爾轉換成為無神論者。

就我所知,黑格爾論及公民社會中的承認(Anerkennung)問題,於德國社會學者Axel Honneth的書中《為承認而鬥爭》(Kampf um Anerkennung)討論,也在法語圈中蔓延,不知道Sprache對這個主題有沒有什麼看法呢?

 
At 11/6/07 13:16, Blogger Sprache said...

akai君,

黑狗非我專長,自己隨便唸唸而已,恐怕沒什麼李、玉可以回報。望請見諒!

只知道德國學界為了紀念其《精神現象學》出版200週年,有舉辦幾場研討會。剛剛查閱一下之前存檔下來的相關網頁,可惜都已被移除掉。

記得好幾年前曾在台灣聽過人提起黑狗兄「承認」概念在法政哲學上的運用。台灣目前攻讀黑狗的人漸多,或許此議題日後也會逐漸發燒。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