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April 2007

為什麼哲學家抽煙斗? / Warum rauchen Philosophen Pfeife?

還記得大學聯考剛考上哲學系時,有位初識的朋友曾戲說,可想像我將來抽著煙斗思考的樣子。待我開始真正唸哲學後,迄今香煙雖抽過幾次,煙斗倒還未曾嘗試過。事實上,「抽煙斗」跟「哲學思考」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聯,況且也不是所有的哲學家都有在抽煙斗,但是為什麼人們會有這種刻板印象呢?為何人們會將哲學跟煙斗給扯上關係呢?這個看似不怎麼學術性的謎題雖然不太值得人殫思竭慮,但是偶爾也會不期地湧上心頭,讓我不禁想為它找個恰當的解釋。

於是,近來我偷閒在網路上尋找資料以準備哲學家饗宴之過程中,留意了一下於在網路上所能找到的哲學家抽煙斗的照片,譬如:一生懷抱三大激情的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主張「拿話做事」的奧斯丁(John Langshaw Austin, 1911-1960)、存在主義的流行教主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解建構運動的急先鋒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等等。然而,倘若我們想從這些抽煙斗的哲學家身上具體找出某種思想上或性格上的共通性,以求解明上述問題的話,則恐怕會大失所望。這不光是由於我們幾乎找不到什麼共同點,而且也是因為:就算我們真的找到了些什麼,也難以證明其跟抽煙斗一事就一定有某種特定的關聯。更何況就目前在網路上可得的哲學家照片來分析,抽煙斗的人數也遠遠少於不抽煙斗的人。所以從這裡去找答案,似乎並非良方。

也許一個比較有希望解開謎題的辦法是,回憶一下我們自己觀看他人抽煙斗時的心理反應;畢竟那種刻板印象也有可能是源自於一般人共通的主觀心理聯想,或至少應該跟其也脫不了關係才對。我過去僅有的幾次看人抽煙斗的經驗是這樣的:當事人通常是有點年紀的人,其首先慢條斯理地拿出煙斗、仔細填裝煙草,再取出打火機來點燃菸草,然後要含著煙嘴吞吐氣,以利菸草燃燒,之後濃郁的香味即瀰漫著整個房間,這時他細啜輕吐地享受著煙斗,看起來彷彿陷入沉思一般,在一旁的我也被此氛圍所感染而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那若有所思的長者下一刻馬上就將通透整個人生奧秘,並在口吐淡淡煙霧的同時,順便吐出幾句至理名言來點撥我們。透過我個人過去的這種心理反應來做分析,可發現我們其實是把「長者」、「抽煙斗」、「沉思」、「智者」等意象給拼貼起來,從而形塑出「抽煙斗的人看起來比較有智慧」這種聯想來。至此,我似乎已看到解開謎團的一線曙光,只要我們再找到一個能夠把「哲學家」的意象也連結進來的好理由,相信就足以恰當地解釋為何很多人都懷有「哲學家抽煙斗」的刻板印象了。

近日,湊巧翻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哲學教授Robert James Hankinson以Jim Hankinson為筆名撰寫的《哲學唬爛王指南》(The Bluffer's Guide to Philosophy)的德譯本,裡面論述到哲學唬爛王的十大祕技時,提到許多哲學家之所以抽煙斗的一個可能理由,而哲學唬爛王即是根據相同的理由去依樣畫葫蘆地模仿哲學家抽煙斗。阿哈!終於找到一個令我比較滿意的答案了。原來是因為偽裝成哲學家的哲學唬爛王也抽煙斗,造成「抽煙斗的哲學家人數眾多」的假象,以致於一般人一想到哲學家,腦海裡就馬上浮現出「抽煙斗的沉思者」的意象。

當然,這樣來解釋此心理聯想現象,仍有倉卒之嫌。不過諸位看倌更關心的可能是「到底Hankinson認為哲學家抽煙斗的理由是什麼」,而非「我這個解釋的漏洞在哪裡」。那麼我也不多廢話,趕快言歸正傳。簡單來講,是這樣子的:當有人提出一個令人困擾或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時,有抽煙斗的哲學家為了避免頓時陷入啞口無言的窘境,其只需先回應道:「就我看來,這裡至少有一點是重要的……」然後停下來,鎮定地從西裝外套裡取出煙斗來,捻起一搓搓的菸草,慢慢填進斗身裡,然後優雅地點火,吞吐一番後再來開口說話。倘若其平時訓練有素的話,這至少能為他賺個五分鐘的時間,好趁機偷偷思考一下該如何回覆該問題。若這樣還仍舊想不出些什麼的話,接著還可以去仔細地清理一遍煙斗,然後再重新一次裝填菸草的動作。只要他表演得精采,不但能在眾人不知不覺中把時間拖過去,甚至連發問者本人都可能會被該戲法所攝而忘了所提的問題,從而也就不需再去回答其問題了。(參見:Jim Hankinson,¡Alles Bluff? Mitreden beim Thema: Philosophie,Gabriele Gockel德譯,第50-51頁。)這招厲害吧!經過Hankinson的指點,相信下次諸位見到人使用這招來金蟬脫殼的話,應該就會曉得其抽煙斗並非真的是為了要抽煙斗,並且切記要趕緊在心中默念三遍「這不是一根煙斗」,以免不小心又著了人家的道。

"Das ist keine Pfeife"

4 Comments:

At 19/4/07 19:42, Anonymous Anonym said...

真是妙文一篇。

在台灣的學校裡,也有位男老師行如是,有時是煙,且是特別重的煙,教的是老莊以及Heidegger等。

其實這樣的把戲,要揭穿並不難,需要的是一點等待的耐心與忍受漫天的煙味。

另一個有趣的問題還在於:女哲學家們用什麼方式賺時間呢?印象中,似乎見過漢娜‧阨蘭抽煙沈思的相片,不知有無記錯?至於女哲學家抽煙斗?好像就沒有印象了...

 
At 19/4/07 22:35, Blogger Sprache said...

pleiade君沒記錯!網路上流傳著不少鄂蘭抽煙的照片。

說到鄂蘭這個大煙槍,我其實也想寫點有關她跟香菸的事,只可惜我迄今能挖出來的相關資訊還不夠多。希望將來有機會能完成此計畫!

 
At 18/7/07 09:00, Anonymous Anonym said...

聽某個學長說敝所的某教授曾上過鄂蘭的課,說是一近教室瞬間如墜入五里雲霧之中...上課不見老師位於何處,而要以聲音來辨認方位...

 
At 22/7/07 22:40, Blogger Sprache said...

這讓我聯想到布袋戲裡大俠出場的畫面...

 

Kommentar veröffentlichen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