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博士」不懂哲學? / "Philosophiae Doctor" kennt keine Philosophie?
哲學(Philosophie)是一種追求真理的活動,就算當人們試圖去證明「世間不存在真理」之時,亦是在追求一種真理狀態。古希臘人曾將此種思想活動特別推崇為「愛-智慧」(philos-sophia)。然而,哲學自始以來即深受其異卵孿生兄弟「詭辯術」(Sophistik)的魚目混珠之害,以致常遭連累而被人斥為一文不值的空想與強辯。雖然就辭源上來看,「詭辯術」確實也跟「智慧」(sophia)有關係,但它真正所追求的並不是真理,而是個人利益。古代的詭辯家們對外號稱是「智者」(Sophist),宣稱精通一套可輕鬆獲得智慧的技術,並且總是要偽裝成很有智慧的權威人士,好讓那些被其唬得團團轉的人心甘情願繳納學費。而既然在此所玩的把戲歸根究底不過就是「偽裝」,所以後世越是愛玩弄詭辯術的人,就越愛對外吹噓自己是追求真理與正義的正宗哲學家(Philosoph),同時也會去大聲斥責別人為詭辯家。相應地,越是愛附庸風雅、追求權威,越是自許為有思想、卻又惰於思考的人,自然也就越容易被這些詭辯家所矇騙,分不清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哲學家。
詭辯術之所以無法根絕,究其原因乃在於:哲學家們雖然是一心追求真理,但並不敢保證其所找到的就一定是真理,遂才讓詭辯家有可趁之機,演出一場貍貓換太子的戲法。無論如何,由於哲學與詭辯術之間長期混淆不清,連帶地也造成不少人對哲學嗤之以鼻;他們常埋怨哲學家都是在咬文嚼字、小題大作地爭論一些有的沒的問題。然而,他們卻不曾想過,其實其所接觸到的「哲學家」很有可能是詭辯家,只不過尚未被人揭穿身分罷了。畢竟有些詭辯家使用的手法確實十分精湛,就連哲學家都會不慎被其所迷惑,更何況一般人了。不過也有些詭辯家的招數實在是太過於粗糙,以致於連不懂哲學的人也可以輕易破解。以下即向諸位介紹一例。

現代所謂的「博士」通常是指英美學制下的「Ph. D.」,相當於德國學制下的「Doktor」。根據英語維基,「Ph. D.」乃拉丁文「Philosophiae Doctor」的簡寫,有的大學則將之改寫成英文「Doctor of Philosophy」,按照字面來翻譯就是「哲學博士」之意。從字源來看,拉丁文「doctor」是「教師」的意思,只要是能為人師表者均稱作「doctor」。所以「Ph. D.」這個頭銜若依照拉丁文來解,直譯成「愛智之師」或許更為恰當,畢竟擁有此頭銜的人雖然是已出師,但可不一定就是主修哲學。按照現行學術慣例,「Ph. D.」則只能譯作為「博士」,至於正式的博士頭銜還需再另行補上其專攻學科之名才行,譬如哲學博士之英文就得叫做「Ph. D. in Philosophy」。
